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自然濕地演化淺說

上星期至南澳神秘湖生態調查,回來後一直想整理一下與捧油們分享,今天終於有fu了;那兩天經由行政院特有生物中心濕地專家黃朝慶博士的帶領與深入淺出的實地解說,更加了解生態濕地之美,也更清楚人類於大自然中只有更加謙卑去學習,才能生生不息!
第一天下午抵達後先紮營,卸下所有裝備就定位後,於PM2:00左右進行初勘,走了神秘湖左線,也是帶領一般遊客生態之旅的路線,裝備較輕便,只需雨鞋即可。

黃博士於入口處先向夥伴們行前說明,接著開始此次驚豔的行程。























石菖浦(別名水劍)的出現,預告濕地的到來,它生長於濕潤的地方,於神祕湖集水區其族群數量驚人。



此乃"紫花鳳仙花",台灣特有種,即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才看得到。其特徵是花萼後面有軟刺,相當給力的特別!!
雙胞胎的模樣















延伸閱讀https://www.google.com.tw/#q=%E7%B4%AB%E8%8A%B1%E9%B3%B3%E4%BB%99%E8%8A%B1
這是鼎鼎大名的"咬人貓",故意拍出雨鞋,就可知其比例大小,黃老師於回程時剪下一些為我們加菜;其葉刺上有"蟻酸",剛被咂到時會其癢無比;但經過川燙後,熱水會解離其毒性,變成美味野菜囉!下次登山時要閃他,不然就學著剪下來入菜。








延伸閱讀https://www.google.com.tw/#q=%E5%92%AC%E4%BA%BA%E8%B2%93

植物暫時介紹於此。接下來就是濕地的演變,森林的"林澤",接著"草澤",之後會有寬闊的湖面,鴛鴦湖與神秘湖都具有濕地老、中、青三代的情景,這也是為甚麼邱錦和老師教我們建造人工濕地生態池時,會有邊緣淺而中央深的"碗型"理論,中央至少2-4M深,等一下說明。



林澤區(濕地的老年)
草澤區(濕地的中年)



 寬闊且深的湖面(濕地的少年)
神秘湖出水口端(和平溪&澳花瀑布的上游)

此為宜蘭人文國中小的生態池,開挖興建約五、六年,對照剛剛前文所提的自然界濕地狀況,已經是中老年時期了!Why??

於設計之初即已注定結果,此話怎說哩?
一般的學校或機關團體,原本想挖個生態池呼應大自然,具體表現對自然的景仰之心;可是一聽到池子需挖個三、四米深,主事者礙於意外發生時的責任歸屬,往往就此打住!!
(參考一)
或者挖個60-80cm深已是極限,剛開始半年至一、兩年算是蜜月期,還稍為可以親近,殊不知自然的張力極大,蜜月期很快結束,隨即強勢長滿了人們所謂的雜草!她只是回歸自然而已!不了解植物的特性與生長環境時,就會演變成一個需要高投入的管理;或欲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時,則形成高耗能的生態環境!!

很不解的是,明明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但是多少的人民真正能親近大自然,尊重她、學習她,徜徉於她的懷抱中!相較於北歐峽灣國家,她們的懸崖峭壁自然生成幾百公尺高,舉家親近自己的土地,不見防護圍柵,只有虛心了解,父母親會告知其危險性,甚至帶他們親身體會大地的壯闊與美景。(參考二)而非通通不許靠近,出了事誰負責的推諉心態!因此,危險與安全自己負責,過多的保護與害怕只會造就出不敢負責任與毫無冒險進取的人格特質!!因此,能覺醒有擔當與洞見創意源頭的教育養成,實在跟教育界甚至家長或甚至政治環境與心態息息相關呀!!

參考一http://enews.lym.gov.tw/index.asp?k=25
參考二http://play.aili.com/1627/480702_4.html#one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1111雙十一 勘查菌球及哞哞移防

昨夜開始轉涼且飄起雨來了,這次中央欺騙局有準度了!  一大早便準備大桶子六個,米糠及一些資材,要載至劍潭汙水處理站,預計星期三製作約四噸的微生物菌水,等到11/21和微生物菌球一併投入汙水站工作!!

劍潭卸完貨,截至建國污水廠查勘三千多顆菌球狀況,八、九成菌球像是受到祝福般皆長得很好,整盤都有白色菌絲,有些幾乎長得意氣風發般,有圖為證,大家欣賞兼加油啦!


有幾個倒是有少數的綠霉菌,數量極少,應該不會影響大局!

接著驅車至高原社區準備接回母牛哞哞


近週歲可愛的小公牛"阿弟咕"吃番薯葉的模樣

高原社區的貴盛,照顧待產的哞哞生下小牛,每天照料他們超過一年了,哞哞於此處階段性任務完成,很聽話的一下子就上了我們開去接她的貨車,甘夏貴盛ㄟ照顧啦;之前聽說上下車每次至少都要折騰半個多小時呢!!

紹民先與她建立感情,安撫情緒,告訴她即將前往另一個新家。













接下來的細節工作包括砍竹子於貨車上將牛定位,讓她盡量不要亂動,之後蓋上黑色網子,減少她看到旁邊新奇景物的不安,當然也可減輕她暈車的症狀!這樣就又花掉兩個多小時,一切以安全舒適為重。忙完於貴盛家用個簡餐即出發回程了,所以忘了拍照存檔。無論如何,又開了近兩個小時,安全從桃園回到宜蘭冬山,稍事休息,強生與紹民繼續驅車前往下一站花蓮,高難度的蘇花公路,彎來轉去,所以行車速度勢必更慢!一定會平安抵達的。後續消息再請新主人強生報導了,哞哞!一定要幸福啦!!!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終於有一點時間蓋自然材質工具室了

一早邱老師與濕地生態班的同學陸續來到黑豆仁基地,今天預計搭建原本八月初就想做的事情,一直都有更重要的事從中攔截,因為接了許多生態復育相關的事件,當然以那邊為優先,so.....

崑陵大哥負責開小怪手挖地基

邱老師與其他同學先將竹子基柱上瀝青防水

接下來立柱,基底填充石頭固定

玉蕊老師與紹民一起,測出樑之高度;紹民於五月二十幾號出發至中國,騎輛單車與攜帶帳篷,一個人從廈門騎至雲南,轉往越南再經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至新加坡,終於於十月中回到台灣。再度加入我們生態團隊,有這位大將支援,相信工做就不會做到歪腰了!!哈哈哈!

完成基本的樑柱了,開心的這張相唄!

今天工作在此打住,攻牙機於屋頂鎖上木構造當竹屋頂的架撐,容後續報告吧!

順利愉快的一天!!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回台南及高雄兩週很忙但很充實

十月二十日回南部參加了一年一度於父親老家的家族聚餐,這天是最接近祖父冥誕的假日,祖父生於民國元年,九十三年往生,當了六十年的農夫,於六十歲時退休;接下來的日子周遊於各孩子之間,最長住的還是北部大伯父家。民國五十幾年茹素至呼出最後一口氣,身子算是硬朗,印象中小時候回老家就是搭乘牛車至田裡玩耍,祖父退休後至八、九十歲時,只要是回到新營住家裡,都會與我們一同至水庫(烏山頭或白河)游泳;穿著救生衣 最早下水最晚上岸!!體力之好,是我們年輕人都自嘆不如的!
今年聚餐席開七桌,全台各地的親戚家屬都回來一同慶祝祖父冥誕,而我於餐後則自告奮勇的準備了一個小時的分享會,向各位親朋報告這四年來的歸農與生態生活!因為大家都會問父母親我到底在做些甚麼??他們也講不清楚,所以這次就自己來說明好了!哈哈!!

1023與邱錦和老師至高雄第一社大分享了KKF於淨化水質的功用,之後可能將投些微生物菌球淨化愛河!

1025則是應台南應用大學商品設計系之邀,與同學和老師分享了"設計師的歸農生活與生態環境之路",當然也提及一些最近設計的物品與心得,於會中播放了 "TED愛上一條魚"一片分享,深深覺得設計師或是生活於地球上的人,都應該了解生態環境對我們萬物的深遠影響!
1026則與東海工設第一屆的同學好友們共聚一桌,聊天說地近五個小時,真是暢快!

1027則於新營第一社大分享了KKF的理論與基本實作,上午室內課,下午則至田間實際操作。
下午常地旁的古早灶,是由台南地區知名的廖枝德老師傅指導其學生砌成的

學員們依序到些微生物菌水,這是宜蘭太平山山毛櫸原生林的菌,期望可以由自身做起,淨化許多被化工物質汙染的環境與田區
 1028與荒野的環頸雉參訪印象中超級環保位於山上區的"宏遠紡織",其總經理曾邀請了秀明自然農法講師幸福農莊陳惠雯(也是我的老師)至工廠授課;除此之外於廠區後邊的空地劃分了26塊田地,鼓勵各科室員工同仁們自己種菜,除了自食外,亦可分享給客戶,超級幸福的!!
這是菜園一角,作物長得算是不差,比起南澳之前的好太多了!!可能與南部日照充足也有關吧!(一定要找些理由,才不至顯現肉腳的一面啊!!)
自然建築師林雅茵於菜園旁的涼亭設計


2008.09.17邱錦和老師從宜蘭帶了幾十種的台灣原生特有水生植物,移植至此生態池內,如今蓬勃生長而且擔任起淨化工業汙水的重任,生態池淨化後的水流至後面菜園灌溉作物,形成永續生態循環的典範!!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最近的工作之一 自然生態工法

最近從事的工作之一乃認識水、陸生植物的特性,親水耐旱及高度日照等習性,將之應用於自然生態景觀之中,如此於樹下,會有較低矮的灌木群,貼於地面的則是地被植物,最好不要只有單一種植物,多樣性後自然可以強勢的抑制人們一般不想看到的雜草出現,而且因其高度不高,自然不用常常除草,所以說 > 高爾夫球場單一種草相,高度需要常常修剪的,維護費高且非自然生態產生的,當然也製造出另一種的就業機會,不管維護或打球的高級消費者,均都享受其中,也無不好。

工作夥伴之前設計的庭園,層次分明,易管理維護。
細看地被植物的話,其實有景天、蛇莓、蠅翼草等低高度的植物,不同時期開花,且全年皆有綠毯存在,不會有時候看到枯草一片的窘境出現,自然生態之妙如此展現!!

柯林這個地方,靠近三星,水資源豐沛,常有地下湧泉,家居旁的水利溝渠水質清澈,如有小艇恰似仙境。
這不是我家,不過是我工作之一的場域,水生植物植於其中,悠然自得......

其雙層屋頂的綠色設計,形成空氣對流層,根本不需安裝冷氣就很涼爽,當然得搭配整體環境,樹多水潺因緣聚足,砍樹建屋非明智啊!!郝市長.....
拉近看一下雙層的狀況

另一個新的案場需要種植地被植物,這邊的厚毯即可派上用場,兩方都各有其利,修剪&種植

這是"過長沙"

移置另一新建生態池旁,剛整好地,由她來搶綠覆率,一段時間管理就會相當迷人啦!

很多小苗與插枝亦在此時移入,中秋之後,溫濕度較適合移植。順乎自然不強求便是....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再次回南澳

好久好久沒寫網誌了,雖然偶爾上臉書留言,應該算試想過自己步調的生活罷了。今天就是想寫一段,話說昨兒個是離開南澳自然田一年又兩個月的日子,期間雖然也回去探班了幾次,但談話時間皆沒此次來得深入與爽快。當初三個聽說不怎麼在行的男輪,一股腦兒衝進了自然農法的範疇,回想四年前,還是很慶幸選擇走了這條路 !

一早忙了一下,接著至冬山火車站準備搭車,想想打個電話給小猴子,中午請他吃好料的,品妤和宇芝經營的好糧食堂。心想猴子應該認得出我的聲音才對;結果......接起電話後,猴子很有禮貌的說:請問是哪位?     我回說 : 聽得出我的聲音嗎?停了三秒鐘,電話掛了!!三條線!!!之後我自己開始大笑,阿似督吊詐騙集團噢!!又回撥了一次,想當然爾!沒接!!  小猴子,拍謝啦!不忍心一個人笑,只好講出來大家樂一下!!哎!!我不是姐姐   我不是姐姐啦!怎麼會記得我的聲音哩!!想太多了!!

看了蔡山趁前一兩個禮拜下雨,與志工們清理了當初我也解決不了的工具總整理,排排分類站好,而且長期志工有專屬的工具箱與負責管的常用貴重工具,其餘才是公用掛於兩面大牆上,整理不容易,但願接下來使用者能好好使用,用後歸回原處,這才是真正愛護地球不浪費的表現!加油啦!

好樣的!年輕人!!












近中午就去了食堂,俊儒與有鑫已到了,接著以莉帶了超級口愛的特勒芙到來,美慧老師與小藍也加入,阿江與世花姐陸續入座,阿聰依慣例最終來到,還帶了火龍果給大家分享;一夥人聊了最近生活及接下來的展望,不知不覺已經三點多了,品妤終於有空閒加入我們(生意好到爆桌啦)
關於談話內容,實在粉多,就噹噹噹跳過了........

大夥兒聊得太高興,都沒拍合照,這一張當代表好了

冠宇至大陸出差,所以無法前來參加我們的聚會,由以莉與口愛的特勒芙代表









接著至田區晃了一下,因為阿江終於有信心開始種菜來自給自足了。這原名為"keyhole  garden"是非洲發展出來的,網路搜尋即可找到,是蔡山至樸門上課學回來的。而阿江將其改成台版的"火山菜園",充滿能量蹦蹦大

其做法是2-4公尺直徑土丘,中心先放置一水桶,將泥土耙成土丘後拿起桶子,則有一凹洞於中間(阿江站之處),接著將割起的草與樹葉或是廚餘倒入凹洞中,凸出來像火山一樣,如果有培養微生物菌,則加入加速其分解,草葉堆滿圓丘上,在將種子或幼苗挖開埋於土中,因其為圓形,所以養分分解後會自然帶至圈圈內。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我直覺是個很棒的方式,也要來試試。





種出來的洛神比人還高








這次的分享有個感覺即是"大夥兒雖然不常見面,可是都很認真的做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且隨時修正方向,阿江提了新的計畫與方向,趨近了他當初最想做的事,仕聰堅持著自己的理想,朝向雜糧甘蔗與水稻多角的方向前進,俊儒&有鑫也開始分租田區實踐理想,品妤在這自然農友聚居的地方,也將有越來越多的自然食材可入料理,以莉與冠宇亦自由徜徉於創作與農耕之路;我親愛的朋友們,相信我們會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一起努力!!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鞋架二步曲.....

經過各位冰U的建議指教後,發現積水問題只要在放置時,將角度調好,即可輕易排除。而水會滴下淋溼下面鞋子的狀況呢,基本上是換上雨鞋時,將換下的鞋子置放,而原本於架上的應該已無積水,當濕雨鞋拿回架上時,其下之鞋子應該也換回主人腳下了,再不然就是得稍加注意一下,盡量不要滴到乾淨的鞋子囉!!

第一款是暖身實用的,屬於機械感較強且試做看看的;二步曲則是經過消化咀嚼後,兼具感性與實用的階段成果,昨日備料及製作,這兩天稍為巡個田水就沉浸於機器木作中;還好都很順利,各位欣賞一下吧!!


其特點在於斜置錯位的設計後,產生較多的空間利用,
雖然只有六根插架,整組確可置滿至少十雙雨鞋,有點
像"枯石海"於不同角度需要算算看有幾雙!!扯遠了....






















再者,這是一個雙面皆可用的架子,可以當屏風來使用,
首先鞋子可能都要夠好看才行...





















與第一代相較的感覺

















昨天由David&晶潔協助製作,今天他們出發前往下一段
旅程囉

















如有任何想法,歡迎隨時告知....